我們的實木生活---實木家具的發展時期
更新時間:2022-12-24 14:27:44閱讀: 5來源: 真木網
本篇真木網要為您介紹的的是我們的實木生活之實木家具的發展時期相關內容。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手工業很發達,冶鐵業已達到很高的水平,鐵制工具的生產及探漆技術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社會分工中出現了“梓匠”這個獨立的木工工種。這一系列的變化極大地推動了家具的發展。席地而坐。人類從遠古時代的洞穴生活開始,為了避寒隔潮,便知道用茅草,樹葉或獸皮為席墊在地上,拉開了人們席地而坐的序幕。早期的席子是直接用獸皮,或用竹蔑、蒲草等編織而成,直接鋪在地上。東周時期,人們的坐席已做得非常精美,從材料到工藝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開始,大家都坐在一個大席子上聊天,議事,喝酒。后來條件具備了,就有了新的要求?!抖Y記》中規定: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給德高望重的年長者另外鋪一個小席子,以示尊重。主席,今天用來表示國家最高權力領導人,是國家最重要的人。主席原意就是在最主要席子上的那個人。

我們用席子表示最高職位。某個重要的人物參加某個重要的活動,我們叫出席。因為是重要人物,所以就專門準備一個席子,重要人物來參加了,就出現那張席子上了,所以叫出席。沒有來就叫缺席。因為我們席地而坐,身體離地面很近,所有配套的家具都因我們的坐姿矮而設計的非常矮。吃飯飲酒的幾,讀書辦公的案,放置衣服的箱子都非常矮。就連起間隔作用的屏幾,也只需做到半人高就夠了。憑幾過去的席子除了厚薄軟硬之外,沒有太多其他的講究,更不要說人體工程學。所以在席子上坐久了一定會累。不管你是跪坐,平坐,還是盤腿坐,最累的一定是腰,因為腰沒地方靠。西周以后,跪坐與盤坐兩種坐姿被統治者規定為附和禮儀的正式形式,在待客、上朝等公共場合中皆要信守。這兩種坐姿是最費力氣的姿勢,稍坐久一點兒,人就受不了。主席位上的尊者,一般年齡都稍長,體力不及年輕人,坐久了更受不了。
為了讓人能坐得更久一點兒,這時出現了輔助性的家具——憑幾。憑幾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早期的憑幾類似于現在的小板凳兒,有面兒,但面是向下凹的,是放在前面或側面讓人倚著支撐一下的。到了漢晉時期,人們開始把人體工程的理念引入到憑幾里了,憑幾的外形也發生了變化,幾面變成了向后彎曲半圓狀,正好與人的腰部貼合,幾腳也變為三條。這時的憑幾放在身后,牢牢地托住腰部,與今天椅子的靠背功能類似了,極大地解除了腰部的疲勞,讓人可以坐得更舒適,坐得更久。以床為中心的活動方式。隨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發展,席的變化已不能滿足上層貴族追求的需要。因為席無論怎樣改進,總是不能更好地顯示出統治階級的高貴來。于是床和榻就在這種社會需求下應運而生了。
床與榻都是用實木制作的家具,比席要高,賓客或下屬坐在席上,主人坐在榻上,這樣主次就完全分開了。床和榻是同時盛行于秦漢時期的家具。床略高與榻,稍寬于榻。床與榻的主要區別在于床有矮欄桿,榻是一個平面,沒有欄桿?,F在的床是專指睡覺的地方,早期的床兼具坐具與臥具的功能。漢劉熙的《釋床帳》中說:“人所坐臥曰床?!闭f得很明白,床有坐、臥兩個功能。我們現在從諸多的秦漢時期的繪畫、壁畫中可以看到,許多生活場景都是在床與榻上展開的。在沒有相機的年代,人們是通過繪畫來記錄當時的生活場景的。所以我們看古代的繪畫,就像看古代的照片一樣。繪畫所描繪的場景是逼真的。

秦漢時期,人們睡覺、會客、吃飯、喝酒、議事、學習都是在床榻上進行的。晚上鋪上鋪蓋可以睡覺,白天把鋪蓋一卷變成待客中心了。今天我們去東北,一進門老太太就把你往坑上拉,鞋一脫就在炕上喝茶、吃瓜子、嘮嗑兒,都是秦漢時期留下的遺風。因為接待客人、睡覺都在同一個地方進行,所以我們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客廳與臥室的概念,進門就是一個大廳,換了鞋就算進屋了。因為床榻已成為生活中的主要家具。所以人們開始對床榻進行裝飾。在床上掛帳幔,是秦漢時期床上重要的設施與裝飾,它夏日可以避蚊蟲,冬日可以避風寒,同時又有美化起居環境的作用。特別是大人物用的床榻,裝飾的都非常精美。漢高祖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敝v的就是張良在掛著帳幔的床上制定軍事策略。
真木網是一家專注于木材垂直領域的b2b交易平臺,公司專注于木料板材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膠合板資源,平臺上入駐合作的木料板材商家超過1000家,是國內現著名的板材現貨供應商。真木網與國內大型木托盤、板材供應商有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貨渠道多,進貨總量大,貨源充足,規格齊全,價格合理,質量有保障,現貨供應,更有24小時在線報價。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