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現代林業規劃
更新時間:2022-11-04 15:20:05閱讀: 27來源: 真木網
江蘇林業規劃布局是兩群三網四片一帶多點。

江蘇省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帶中心部位,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農業、工業、商貿的寶地,也是我國古代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江蘇優越的自然環境、高速發展的經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發達的科技教育、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群眾的熱情參與,為江蘇現代林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然而,江蘇省森林資源匱乏,林業基礎比較薄弱,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耕地退化、濕地退化、水資源污染、大氣污染等生態問題相當突出。 為此,2003年,江蘇省委、省政府決定開展綠色江蘇現代林業發展規劃,以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林業與農業合理配置,城市與鄉村統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以構筑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文化,即“三綠色”為現代林業建設發展理念,遵循統一規劃、突出重點,生態優先、效益協調,科教興林、依法治林,分類經營、分區突破,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原則提出江蘇現代林業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經過不懈努力, 到2010年,在全省初步建成資源豐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結構穩定、優質高效的現代林 業體系,實現倍增森林資源總量,健全森林生態網絡,優化林業產業結構,豐富森林文化內 涵的總體目標,基本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以中國森林生態網絡體系點、線、面布局理念為指導,基于江蘇特點,全面整合丘陵 崗地森林、自然保護區、城市森林、防護林網(農田、道路和水系防護林)、村鎮四旁綠化等多種模式,建立以江海河湖生態防護林和公路鐵路綠色通道為框架,以長江、淮河、沂 (沐、泗)河三大水系匯水區生態林和平原農區商品林為主體,以城郊森林、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為嵌點,四旁樹木相配套,實現森林資源空間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傮w布局框架為;兩群三網四片一帶多點。

兩群即沿江地區寧鎮揚泰和蘇錫常通兩個城市群林業建設。本地區是江蘇經濟最為發達、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也是呼應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江開發的戰略部署,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先導地區。
三網即水系林網、道路林網和農田林網建設。
水系林網即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體岸帶建設防護林帶。主要起到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防止水土流失,鞏固堤岸,促進疏導,抵御臺風、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等作用。
道路林網以道路系統為骨架,在道路兩側規劃林帶,形成道路林網系統。目的是保護路段,增強行車安全,防治污染、凈化汽車尾氣,防塵和減低噪聲,美化景觀,兼具廊道作用。
農田林網是農田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增加江蘇森林資源總量的有效途徑,符合國家政策法規,能夠利用較少的土地獲得較高的生態經濟效益,對于改善農業生態條件,保障農作物豐產穩收,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片包括徐州、連云港等3個集中連片的丘陵崗地區(以生態公益林建設為主)和宿遷、淮安為中心的平原區(以重點商品林生產為主),根據不同地域生境特點,在丘陵崗地構建以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為主,包括生物多樣性保護、休閑施游等多種功能的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區;在平原區和洪澤湖周圍的低洼地區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建立以楊樹為主、林農復合經營的重點商品林生產區。
一帶是建設沿海生態經濟型防護林帶。在千里海疆構建起一道綠色“長城”,減輕海岸帶極易遭受臺風、鹽堿等自然災害危害,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重點解決海上蘇東灘涂開發存在著物種單一、結構簡單、自我調控力弱和經濟效益低等重大共性問題。
多點主要是指全省范圍內的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樹木園、城市森林和村鎮防護林等呈點狀分布的生態建設地帶。通過加強這些地方的造林綠化建設,發揮其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城鎮生態環境、滿足人們休閑旅游需求、豐富森林文化內涵等主導作用。
真木網是一家專注于木材垂直領域的b2b交易平臺,公司專注于木料板材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膠合板資源,平臺上入駐合作的木料板材商家超過1000家,是國內現著名的板材現貨供應商。真木網與國內大型木托盤、板材供應商有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貨渠道多,進貨總量大,貨源充足,規格齊全,價格合理,質量有保障,現貨供應,更有24小時在線報價。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