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化制度的基本內涵
更新時間:2022-11-03 15:53:46閱讀: 21來源: 真木網
森林制度文化,是與森林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林業機構的總和。

森林制度文化,是與森林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林業機構的總和。
現代林業建設,不僅需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且需要政策和制度的不斷創新。林業 發展固然與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有關,但林業的政策、法律和制度也在很大程度 上決定或制約著林業的盛衰與榮枯。
森林制度文化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度層面上的文化。它是森林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森林行為文化的制度規范,對于保障森林物質文化成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時,它是森林精神文化由內向外轉化,即物質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沒有這樣一個環節,森林精神文化的價值便很難得到實現,實現了也很難鞏固。因此,成熟和完善的森林制度文化,是森林文化繁榮發達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林業建設的重要目標。
森林行為文化,是人類影響森林的行為方式、實踐活動的總和。它是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連接人與森林的媒介,同時又是人類以各種工具為中介對森林(或森林物質文化)施加影響(生產或消費)的過程。

森林的行為文化,受自然、經濟社會等條件的約束,由森林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支配,其結果在客觀方面便是森林物質文化,在主觀方面便是森林精神文化。這類文化,具體包括植樹造林、義務植樹活動、森林經營、產業發展、林業貿易、森林旅游、林產品消費等。
應該說,森林行為文化是聯系森林物質文化與森林精神(制度)文化的中介,是溝通兩者關系的橋梁。一方面,森林精神文化要外化為森林物質文化,實現其價值;另一方面,森林物質文化要得到生產和消費,通過認識和審美以內化為森林精神文化。這兩者都需要通過人的活動來完成,而這種活動本身就構成了森林行為文化。
森林物質文化,是人類活動影響森林的物質成果,是森林文化的物質表現。具體包括森林(天然林、人工林、野生動植物)、森林及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城市森林、 園林、紀念林、森林產品及各種森林文化載體。
豐富森林物質文化的品類、提高森林物質文化的品質,即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發 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是現代林業發展的根本目標,也是森林精神文化建設的一個歸根結底的目標。相對于精神文化而言,物質文化更具有基礎性和前提性。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而言,森林物質文化的水平高低、發展快慢,是反映這個國家和地區森林精神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要評價某個地區的森林文化,只要到現地考察一下這個地區的森林數量和質量狀況就行了。當然,在考察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該地區的自然地理、經濟社會狀況等進行綜合判斷,以便做出較為科學的評價。例如,中國東部與西部、 南方與北方,由于自然與經濟條件的差異,森林資源的狀況不僅與人的活動有關,也與自然條件緊密相關。
真木網是一家專注于木材垂直領域的b2b交易平臺,公司專注于木料板材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膠合板資源,平臺上入駐合作的木料板材商家超過1000家,是國內現著名的板材現貨供應商。真木網與國內大型木托盤、板材供應商有著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貨渠道多,進貨總量大,貨源充足,規格齊全,價格合理,質量有保障,現貨供應,更有24小時在線報價。
支持一下